一文了解执行流程
发布时间:
2022-11-29 10:39
获得生效胜诉的裁判文书或赋予强制执行效力的公证债权文书之后,权利人就可以向法院申请司法执行。但如何申请执行?申请执行需要哪些条件?本文对执行的申请条件、流程、执行措施介绍如下:
一、申请执行的条件
(1)生效法律文书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2021修正)第二百四十三条之规定、《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解释》(2022修正)第四百六十条、第四百六十一条之规定,当事人可以依据发生法律效力、权利义务主体明确且具有给付内容的法律文书申请执行,如民事判决书、民事调解书、民事裁定书。所以,当事人申请执行前提是有生效法律文书。
(2)义务人履行的义务条件成就或期限届满
如果法律文书未生效或虽已生效但条件末成就或期限未届满,则暂不能申请执行,需要等条件成就或期限届满。如调解文书内容为:被告于2022年12月15日向原告偿还借款20万元,则在2022年12月15日之前,当事人不能据此生效的法律文书去申请执行。
(3)申请执行人为生效法律文书明确的权利人
如果申请执行人不是法律文书确定的权利人,而是权利人的继承人或者继受人,需要确定继承人或继受人是否符合法律规定。如果,申请执行人既不是权利人,也不是继承人或继受人,则无权申请执行。
(4)生效法律文书具有给付内容
给付内容是否具体、明确,申请执行人可以看生效文书中义务人需要承担的具体义务。生效文书明确义务人须向权利人交付金钱、物品,或者有其他作为、不作为义务,则视为该生效文书具有给付内容。如被告于2022年12月15日向原告偿还借款20万元,则被告具有给付金钱义务。
小结
获得生效的法律文书之后,还要求申请人是权利人或者继承、继受人,给付义务内容明确具体,且给付义务条件成立期限届满,执行案件才能顺利推进,否则即使案件进入执行程序,也会被裁定驳回。
二、执行主要流程
(一)执行立案
当债务人拒不履行生效法律文书中的义务时,债权人可向一审人民法院或同级的被执行人财产所在地法院申请执行,并向法院递交《执行申请书》,准备生效的法律文书复印件、审判法官出具的生效证明/生效文书的送达回证复印件等立案材料。
(二)财产查控
执行立案后,核心内容为对于被执行人财产的查找和控制。执行法官会将被执行人的信息录入办案系统,其中,执行网络查控“总对总”系统(可查询银行、网络资金、不动产、车辆、证券、保险、税务信息等)以及各地法院的执行网络“点对点”系统(可查询住建委、民政局、银行、公积金中心等),对被执行人名下财产进行全面查控。查控的财产主要为被执行人的银行存款、网络银行账户、证券、股权、不动产、机动车辆、保险、理财等。申请执行人若掌握被执行人的财产线索,亦可及时向法院提供,以便查控。
(三)财产处置
对于不同类型的财产与执行对象,法院将釆取不同的处置方式。
(1)若被执行人名下有银行存款的,法院直接将存款划扣到法院账户。
(2)若被执行人名下有土地使用权、房产、车辆等资产被查封的,可以进行司法拍卖。司法拍卖步骤包括法院委托拍卖、评估机构选取、评估机构出具《评估报告》、司法网络拍卖等。
(四)被执行人限制措施
(1)失信制度、高消费限制
若被执行人名下查询不到房产、车辆、银行存款等财产的,申请执行人可以向法院申请将被执行人纳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执行法院可根据法律规定,如《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解释》(2022修正)、《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拒不执行判决、裁定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2020修正)、《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公布失信被执行人名单信息的若干规定》(2017修正)、《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限制被执行人高消费及有关消费的若干规定》(2015修正)中关于对被执行人进行限制措施的规定,可通过对被执行人征信系统加以记录的方式,迫使其偿还债务或与债权人和解。失信、高消费限制的被执行人在乘坐火车飞机、旅游度假、子女就读高收费私立学校、购买不动产、新建、扩建、高档专修房屋等消费行为方面,以及参与招投标活动、申请银行贷款均受到限制。若单位为被执行人,被采取高消费限制措施后,将禁止其法定代表人、主要负责人、影响债务履行的直接责任人员、实际控制人等四类人员实施高消费行为,对其购买或取得房产、土地使用权、从事土地、矿产等不动产资源开发利用、参与国有企业资产、国家资产等国有产权交易方面均有限制。
(2)信息披露制度
各级法院有权根据各地实际情况,将失信被执行人名单通过报纸、广播、电视、网络、法院公告栏等其他方式予以公布,并采取新闻发布会或者其他方式对本院及辖区法院实施失信被执行人名单制度的情况定期向社会公布。法院同时将失信被执行人名单信息,向政府相关部门、金融监管机构、金融机构、征信机构、承担行政职能的事业单位及行业协会等进行通报。
三、总结
执行过程中,当事人应满足申请执行的条件,并应加强与法院的沟通,对被执行财产及时查控处置。未执行到位的案件,可以对被执行人采取失信、限高和信息披露的措施。执行终本后,发现被执行人新的财产线索,当事人也可以向法院申请恢复执行,进而维护自己的权益。